聊天機器人的前世今生
返回列表來源:原創 發布日期:[2016-05-30 18:29:06] | 分享 加入收藏
1999年不受大眾喜愛的電影《機器人管家》(BicentennialMan)對聊天機器人的進化來說是一個奇怪的轉折點,但對RobertHoffer而言,RobinWilliams在電影中扮演的智能機器人,其性能是一種靈感。話說小編也看過這部電影,挺感人的說。
“我想建立的就是電影里的機器人。”SmarterChild聊天機器人聯合創始人Hoffer如是說,其消息程序在AOLInstantMessenger和MSNMessenger之上。“我想打造一個你在互聯網上能聊天,生活中能做一輩子朋友的智能機器人。”
不僅僅是拿著手機談話,SmarterChild希望提供對大家有用的網絡服務,例如提供體育比賽分數、天氣預報、股票等信息。那些野心明顯是今天對聊天機器人前身的復興,由蓬勃發展的初創公司,如Slack和Kik引領,吸引科技巨頭如和微軟。
不過,你今天看到的機器人與SmarterChild和它的前輩(機器人管家)沒有太多相似。FacebookMessenger的新聞、天氣、購物和客戶服務聊天機器人不想成為你的朋友。幫助團隊更有效地運行的Slack公司的機器人并不想假裝人類。但是,也有例外。用ToyTalk的PullString人工智能平臺打造的機器人,強調個性,但在大多數情況下,它與人類的關系是事務性的,寒暄是事后的想法。
這似乎是一個悖論,但是聊天機器人成功最終可能取決于人性化。
ELIZA問題
1966年,在Hoffer和他的同事們創造SmarterChild很久之前,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家JosephWeizenbaum發表了ELIZA,一個模仿人談話的項目。ELIZA通過分析用戶輸入計算機的話語,然后將它們匹配以生成可能的腳本的響應列表。
ELIZA,使用模擬了心理治療師的腳本,被證明對自然語言處理和人工智能產生重大影響,全國各地的大學紛紛效仿。但是Weizenbaum卻被人們的反應所困擾。他原本打算ELIZA只是模仿人類的交談,卻突然被用戶用來傾訴他們內心深處的想法,專家宣稱聊天機器人與人類將在幾年內難以區分開來。
在他的書《ComputerPowerandHumanReason》,Weizenbaum反對了機器可以取代人類智力的概念。他認為機器只是工具,和人的心靈的延伸。他還強調說,機器對語言的理解是完全依賴于它們所使用的上下文,并認為對人類語言的更全面了解的計算機是不可能存在的。
然而,在隨后的幾十年里,聊天機器人制造商在Weizenbaum機型的基礎上,打造了更多人性化的相互交流的機器人。通過圖靈測試已成為一個共同的目標,隨著比賽如Loebner獎設立,人類評審團測試新機器人的會話技能。到目前為止,雖然Weizenbaum所說的機器的限制是對的:盡管有顯著的進步(一些機器人廠商有些夸大),沒有一個機器人能夠真正通過的圖靈測試。
“圖靈測試最困難的是,人們談論的話題是沒有限制的。”Lycos的的創始人Michael"Fuzzy"Mauldin說,他還是上世紀90年代流行的聊天機器人開發工具Verbots的創造者。“即使你告訴人們他們的談話限制到一個話題,每個人的了解也不同。”
即使是最近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進展都沒有解決圖靈測試的問題。現在使用大量的訓練數據和處理能力,可以教機器理解并和人類說話。但Mauldin指出,訓練數據失控會創造出新的麻煩。(參見:微軟的聊天機器人Tay的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的爆發。)
“如果你看看你建立的東西,你會看到一大堆的數據。”Mauldin說,“沒有一種方式能確保該解決方案是正確的,或者是你想要的,因為它就像一個真正的大腦。”上一頁 [1] [2] [3] 下一頁
- 2016.06.03機械設計理念研究
- 2016.06.03我國電動叉車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
- 2016.06.032016,電叉車 你好!
- 2016.06.03杭州昱透:工匠精神鑄就電動叉車行業標桿
- 2016.05.30年產銷1萬輛 安徽叉車進入世界強手行列